在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三陈村,泰和律师事务所的宋亚洋律师正在给干群代表宣讲民法典相关知识,这是泰州市开展“民法典进网格”活动中的一个镜头。这段时间以来,该市如火如荼实施民法典“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大宣讲、大宣传”行动。
“我们把民法典的宣传作为当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说,通过切实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助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泰州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变“独奏”为“合奏”,创新铸就“泰州样板”
近日,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20余名小学生走进泰州检察普法中心,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该中心是全省检察系统首家建成并启用的法治教育实体阵地,也是泰州市市级机关部门在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过程中主动作为、探索创新的典型,自3月31日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29批次逾千人次。
从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135”普法责任体系,到将“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从为101家市级机关部门量身定制普法责任清单,到标准化推进系统内普法、系统外普法、联动普法、创新普法“四驱齐动”模式,泰州在融合创新推进普法工作方面总结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谁执法谁普法”标准化建设2.0“泰州样板”,演绎普法工作由司法局一家“独奏”到部门协作、市县配合联手“合奏”的和谐画面。
今年5月,泰州还制定下发了《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德平说,通过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日常学法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培养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习惯,引领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凸显法治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方面的核心作用。
变“漫灌”为“滴灌”,精准普法入脑入心
全国模范法官、泰州市中级法院民三庭庭长王小莉最近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讲授了一堂法治课,全市4万余名小学生及家长在线观看。泰州市已连续4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法治征文比赛,累计收到2000余篇,评选表彰300多篇,营造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泰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张晶介绍,泰州近年来立足群众需求,注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制作一批“爆款”普法产品,努力实现普法宣传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进而入脑、入心。
面向基层、丰富载体、注重实效,泰州建成各级各类法治文化阵地1974个,创作法治文化作品237个,开展“百场法治文艺下基层”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1270余场次;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522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全覆盖1768个村(社区);1600多个“法润民生”微信群,惠及32万个家庭近100万人。2019年,泰州公众对法治建设满意率列全省第二,创历年新高。
变“教育”为“服务”,融合普法浸润生活
泰州出台《关于推进“七五”普法“六个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围绕扫黑除恶、生态环保、绿色出行、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主题,部署开展普法志愿服务“718行动”,把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送到群众身边,实现“普法教育”向“普法服务”的转变。
“今年我们入选市、区两级公益创投和社区公益服务的项目有3个,都跟青少年普法有关,目前已在3所学校完成学员招募,接下来将通过开展法治论坛、法律职业体验等6个主题12个系列的活动,着力培育和增强青少年的尊法学法守法意识,建成一支以12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的学法普法队伍。”泰州市小蝌蚪青少年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孙小芳说。
近年来,泰州市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法治惠民”“法律精准扶贫”“文明引领 德法同行”等活动,让群众真切享受到法治带来的“红利”,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聚焦法治建设,聚力法治惠民。”泰州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局长孔德峰说,全市以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创新普法方式方法,建设一批群众看得见、用得着的法治阵地,用“法治明灯”点亮群众心房,提高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 爽